- 簽證留學(xué)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有些經(jīng)驗(yàn)豐富的翻譯家告訴人們說,他們發(fā)現(xiàn)以詩譯詩要比以散文譯詩更加嚴(yán)密精確,這似乎可以證明“以詩譯詩” 的原則可以成立。但為什么很多譯者還要考慮把詩體譯成散 文體呢?并且在許多詩集里,詩的散文譯法比例遠(yuǎn)遠(yuǎn)高于以詩形式譯的詩呢?其實(shí)答案很容易找到,只要譯者實(shí)踐一下, 把幾行希臘文、拉丁文或法文詩譯成英文詩。他第一歩是先用散文譯出來,以便確實(shí)知道他要說什么,然后才把散文變成詩。但是詩,尤其是令人滿意的詩并不輕易流露筆端。譯者發(fā)現(xiàn)要花很多心思和時間,才能找到最佳的詞,達(dá)到最佳的效果。這說明以詩譯詩要比以散文譯詩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高超的技巧。
英文詩,也像法文詩和德文詩一樣,通常是押韻的,而拉丁文和希臘文詩則不押韻。因此,翻譯法文詩和德文詩的時候,譯者通常會毫不遲疑地把它譯成押韻的詩,例如:
Die Luft ist kühl und es dunkelt
Und ruhig fliesst der Rhein,
Die Gipfel des Berges funkelt
In Abend sonnenschein--
譯成了 :
Chilly the air and darkling,
Soft the Rhine flows,
The peak of die mountain,sparkling
In sunset,glows.
這是譯成英文詩的通常習(xí)慣,而且譯文也更像原文。但翻譯希臘詩或拉丁文詩時,如果譯文押韻,就不像原文。只有在間接的意義上,它才可能在英語讀者中引起像原詩靠重讀和節(jié)奏在讀者中所引起的那樣的感受。
薩瓦里指出,韻對于譯者是一種束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的選詞。幾乎每首翻譯的抒情詩都說明了這一點(diǎn),不是對原詩有所省略,便是對原詩有所增加。例如愛德華茲(Oliver Edwards)坦白承認(rèn),在譯一首威爾士語詩時,他寫了這么一行:
And still the crow feeds by the sh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