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xué)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替代”也可以稱為“變換”,從詞法上說是易詞而譯,即變換一個詞,越過可譯性“障礙點”,化梗阻為通順。從句法上說是易句而譯, 即變換一句譯語,透過原句表層,抓住語義結(jié)構(gòu)以不同的句子譯同一個意義的原句。替代是非常有效的可讀性優(yōu)選法也是重要的功能代償手段。
(1)易詞而譯
第一類:轉(zhuǎn)義性易詞而譯
(i) Nobody is as sophisticated as a boy of nineteen who is just recovering from a baby grand passion. ( H . Rowland)
原句中sophisticated的意思是“老于助故的”、“非自然狀態(tài)的”, 此處必須易詞而譯;同樣“baby grand passion”的意思是“大幼兒情操”,也須變換:
沒有比十九歲的少男更矯揉做作的了,他剛剛脫掉黃毛稚氣就自命為七尺男兒。
易詞而譯不同于“引申”,后者沒有離開本義。易詞而譯常常與語境(原語及目的語)有關(guān),牽涉到語境對語義的調(diào)節(jié)機制,因此意義多少有別。例如:
(ii) 我雖無受過大榮華富貴,比你們是強的。(《紅樓夢》)
“榮華富貴”的原意指“祿位顯達”,但后者不符合鳳姐身份,因此可按語境調(diào)整變換:
I never lived in real luxury and style, yet as a girl I was better of than you.
第二類:修辭性易詞而譯
在很多情況下,易詞而譯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重復(fù)。比較而言,漢語傾向于重復(fù)而英語則忌重復(fù)。因此,易詞而譯在漢譯英中是一種必要的回避手法。例如:
(iii) 打鬧里,那大王扒出房門,奔到門前摸著馬,往樹上折枝柳條,托地跳在馬背上,把柳條便打那馬,卻跑不去。 (《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