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xué)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6) ?? ? ??? ??.
(7) ? ??(?) ??? ??.
若名量詞片語‘? ??’要修飾主題名詞‘??’的話,就要像例(7)一樣,放在‘??’之前。然而,宋的定義只符合(7),並不適用於(6);不過,有趣的是,在口語中,(6)比(7)更廣泛地被使用。因此,宋的說明並無法幫助我們釐清名量詞片語的文法特徵。
之後,像李崇寧(1969)、樸淳咸(1970)、金敏洙(1971)、徐正洙(1971)、任洪彬(1972)等學(xué)者都認(rèn)為名量詞片語和其先行名詞有關(guān),並視先行名詞在句子中成分的不同而將之以‘主格重出’或‘二重主語’來處理。如下所示:
(8) a. ??? ?? ??.
b. ??? ? ??? ??.
例(8)中,由於數(shù)量詞片語接的是主格助詞,所以被視為語主題名詞--即句子的主語一樣是主語??墒牵衾?8)是‘二重主語’的結(jié)構(gòu)的話,那下面的例(9)也應(yīng)該是二重主語句。
(9) ??? ?? ??.
但事實不然。(9)和(8)並非屬於相同的構(gòu)造。一般而言,像(9)這樣的二重主語句,它的第一個主格助詞是可以用屬格(或所有格)助詞‘?’來替換的,而且並不會改變句子原有的意思。換言之,二重主語句的‘N1? N2?’可以變形成為‘N1? N 2’。下列的(9)’就是由二重主語句的(9)變形而來的。
(9)’ ??? ?? ??.
相較之下,(8)就無法像(9)一樣可以用屬格助詞來變換。也就是說,‘N1? N2?’→ ‘N1? N2?’這樣的變形規(guī)則無法適用於例(8),因此,以下的(8)’是不正確的句子。
(8)’ *??? ? ??? ??.
然而,若N1和N2的順序?qū)φ{(diào),變成‘N1? N2?’→ ‘N2? N1?’的話,那就又變成為一個合乎文法的句子了。如例(8)”。
(8)” ? ??? ??? ??.
如上所示,‘N1? N2?’→ ‘N1? N2?’這樣的變形規(guī)則適用於(9)卻不適用於(8),因此名量詞句的(8)和二重主語句的(9)不能混為同一種構(gòu)造。
對此,徐正洙(1971)表示,‘N1? N2?’→ ‘N2? N1?’這種變形規(guī)則中,N2只限於表示數(shù)字的語詞,而像(8)這樣的句子,雖可能為二重主語句,但必須特別處理,因此和一般的二重主語句最好是分開來看。換句話說,徐雖試圖將名量詞句視為二重主語句,但這兩種句子的構(gòu)造分明不同,所以他認(rèn)為最好還是另外處理較為妥當(dāng)。
(10) a. ??? ?? ??.
b. ??? ?? ??.
(11) a. ??? ?? ??.
b. ? ??? ??.
金敏洙(1971:92~94)認(rèn)為 ( 10a )和(10b)屬於同一種構(gòu)造,都是所謂的“同心的‘主語+主語’”這樣的‘重複主語’構(gòu)造。換言之,由於( 10a )的‘??? ??’這兩個要素是‘同心構(gòu)造(endocentric construction)’,所以可以轉(zhuǎn)換成(10b)‘??? ??’的句型;同樣地,( 11a )也和(11b)一樣可以變形成‘? ??’。
然而,( 10a )→(10b)的變形過程和( 11a )→(11b)的變形過程是不一樣的。像‘N1? N2?’→ ‘N1? N2?’的變形規(guī)則適合(10),卻不適用於(11)的名量詞構(gòu)造。因此,我們可以先行下結(jié)論:即,像‘??? ??’或‘??? ? ???’這樣的名量詞句並非‘二重主語’的構(gòu)造。
此外,任洪彬(1972:80~84)認(rèn)為,像‘??? ?? ??’這樣的名量詞句是‘?/?’主題化句子,而且才是真正的主格重出句。不過,之後(1987)他又將‘? ??’、‘?? ? ?’這樣的名量詞句修正為‘冠形構(gòu)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