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Run-tu had come... a gleaming silver necklet round his neck, showing that his father doted on him and, fearing he might die, had made a pledge with the gods and buddhas, using the necklet as a talisman. (楊憲益戴乃迭譯)
在上例中,譯著通過在“the necklet”后面附加“a talisman”一間把“項圈”的文化內涵意義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了。
義素分析的最終目的是將原語詞匯的義素進行選擇、重組,然后產(chǎn)生出與原語詞匯最為接近的譯語詞匯。但是并非原語信息中所有的義素都需要在譯語的表面結構上重新反映出來。如果將所有的義素都用譯語語言一一羅列出來的話,那么譯文將變得冗長、復雜,導致譯語讀者的注意力分散,從而影響對整個句子甚至文章主題的理解。
將深層語義結構中的義素重新組合的過程就是通常所說的意譯或直意譯結合的過程。“意譯”就是將主要的義素組合成一個簡明的譯語詞組。“直譯+意譯”則將最主要的中心義素直譯,然后選擇其他有區(qū)別性特征的義素修飾、限定或補充這個中心義素。但是鑒于漢英語言文化的巨大差異,不可機械地運用義素分析法。 實際上,并非所有的詞匯翻譯都要依賴于義素分析。有一類特殊的漢語文化負載詞匯往往需要通過“文化替換”的方法才譯成英語。所謂“文化替換”,是指原語在譯語中的對應表達帶有明顯的譯語文化意味,往往包含與原語完全不同的意象。這種對應不是建立在原語詞匯的義素對應的基礎上,而是從雙方的語用功能和意義相當?shù)慕嵌瘸霭l(fā)來替換的。對于典故、 成語的翻譯常常采用這種方法,即用譯語中意義相近的典故或成語等直接替換原語的典故或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