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講到翻譯,請不要忘記英漢兩種語言的使用者在思維方式和表達方面的差異,西方語言高手,因為總是“想寫出色的文章,把平凡化為新奇”,所以才會在語言方面動腦筋,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出新奇的明喻來。例如:
[1] ... his posture clumsy like that of an intoxicated panda, wound his belly in a slow and obscene grind.
他的樣子笨拙得像個喝醉酒的大熊貓,裹著肚皮,遲緩而不雅地摩擦著。
表達clumsy的常用明喻有:as clumsy as a pig像豬一樣笨拙。但此處用外國人不熟悉的大熊貓確實令人感到新奇。講某人耳聾,有很多現(xiàn)成明喻表達法,如as deaf as block/a gatepost/as adder,as deaf as sea等等。但作者在這里沒有沿用現(xiàn)成明喻,而是另辟蹊徑,用臟耳朵里塞棉花表示“聾”,既真實、形象又有動態(tài)感。
根據(jù)上述特點,翻譯明喻時,首先要處理好下面幾對關(guān)系。
1. 處理好新穎奇妙與通俗貼切的關(guān)系
西方人偏好新穎創(chuàng)造,但也注意通俗易懂,寫作的目的不是讓讀者猜謎語,或曲意炫耀,所以譯者要把握這一個基本點。中國人偏愛傳統(tǒng),偏愛已有定規(guī)的用法,對奇思怪想的用法比較謹慎,但同時也非常注意創(chuàng)新,魯迅、錢鐘書的文學作品中就有大量的創(chuàng)新性明喻。如把調(diào)查比作“懷胎”,把解決問題比作“分娩”,第一次聽到肯定使人由衷欣佩作者的豐富想象力。
2. 處理好褒與貶,愛與恨的關(guān)系
作者使用明喻有其褒與貶的明確思想傾向,頌揚美好的東西,批評、諷刺丑惡的東西,對肯定的人或物,無論使用熱烈的頌揚還是春風般的撫慰,都能從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來,對于丑陋、憎惡的人或事,無論猛烈的批判還是辛辣的諷刺也能從生動的明喻中分辨出來。譯者對此要善于分析,深刻體會,以十分貼切的語言翻譯出來。
3. 處理好雅與俗的關(guān)系
不同文化背景的原文作者,因不同民族欣賞品味文化底蘊不同,對雅俗風格的認識、把握肯定會有所不同,對不同風格的偏愛也有所不同,對措詞的文與白也有不同偏好,譯者一定要把握好各種不同風格的差別與關(guān)系,努力協(xié)調(diào)好各種風格的關(guān)系,唯有如此,才能使明喻翻譯生動、自然、妥帖,與譯文其他部分構(gòu)成和諧的整體。
注意了這些基本方面,譯者再根據(jù)基本原則調(diào)整好自己的翻譯策略,就有可能譯好作品。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