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在科技作品中,信息的含量偏重于語義(概念)信息和語法(形式)信息,語用信息較少,其中又以語義信息即內(nèi)容為重,重意不重形,重意不重味,常常是為了保意,子形式有所虧,所以科技翻譯求似較容易,似的程度在科技翻譯中最大。
The core consists of an inner part that seems solid and an outer part that appears fluid.
地核由內(nèi)外兩層組成,內(nèi)層看來是固體,外層是流體。
這是一個不長的復合句,句中thatseemssolid和that appears fluid是兩個定語從句,分別修飾其前面的an inner part 和an outer part,照原文形式,原文也可譯為:
地核由看似固體的內(nèi)層和看似流體的外層組成。
盡管能理解,卻仍藏有歐化特點,不如第一種譯文讀來順暢,清晰,地道。雖說第一種譯文將兩個內(nèi)含的定語單元拎了出來,卻減輕了主句的包袱,使譯文在邏輯上適合中國人的閱讀口味,這種方法值得提倡,正是因為科技翻譯重意不重形。
科技翻譯是不是完全不重形呢,也不盡然。有些特殊的形式意義,也是表達的需要,還是盡量照顧為好。
It is this atomic arrangement that determines the crystal form of a mineral.
“It is(was)+被強調(diào)部分+that(which,who)…”是一種強調(diào)結(jié)構(gòu)。it在此沒有詞義,只起協(xié)助改變句子結(jié)構(gòu)的作用,被
強調(diào)部分是主語this atomic arrangement。強調(diào)結(jié)構(gòu)的意義相當于漢語的“正是”、“就是”等等,全句應譯為:
正是這種原子排列決定了礦物的晶形。
試比較非強調(diào)結(jié)構(gòu),看看在語氣上有何不同:
This atomic arrangement determines the crystal form of a mineral.
原子的排列決定礦物的晶形。
其他例子如下,它們都還能較好地模仿了原文的結(jié)構(gòu)形式,達到了對原文的似。
It is with the metallic ores that we are concerned in this chapter.
我們在本章中要涉及到的是金屬礦石。
It is this water, called ground water, which is found in wells, in borings, and in springs.
這種水就叫做地下水,在水井、鉆孔和噴泉里都能見到。
They are alumino-silicates of sodium, potassium, and calcium, which explains why these elernents, along with
oxygen, silicon, and aluminum, are so abundant in the earth's crust.
這是一個復合句,構(gòu)成了語篇。Which之前為主句,which引導的是一個特殊定語從句,關(guān)系代詞which不是代表主句中的某個名詞或代詞,而是表示整個主句的意思,相當于and this。原句譯為:
它們都是鈉、鉀和鈣的鋁硅酸鹽類,這就說明了為什么除氧、硅和鋁以外,這些元素在地殼中也如此豐富。
此例中which的語篇作用在譯文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語篇銜接手段有助于語篇的整體理解和整體表達,也是構(gòu)成翻譯的語篇層
次的重要方式。能在語篇層次上達到與原文的似,是對翻譯的較高要求。
在科技翻譯中,小到某個詞義的確定,大到語篇關(guān)系的轉(zhuǎn)達,相對而言,是比較方便的。在意似的前提下,再照顧一下形似,似的取得還是不成問題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