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國內影視字幕翻譯分屬官方和民間兩大陣營,但無論是官方譯制系統(tǒng)還是民間網絡字幕組都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影視作品的翻譯、發(fā)布時間較為滯后,不能很好滿足觀眾對新作品的及時性觀賞需求;譯制過程中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和地點上不能很好協作;CAT技術嚴重欠缺及使用意識和能力不強等。
(一)時間問題
時間問題集中表現為時間不足和時間不協調,官方或民間都存在時間滯后問題。以央視為代表的官方譯制系統(tǒng)在美劇翻譯上存在“三宗罪”:時間總慢一步;翻譯總有錯誤;配音總不合適。(胡凌竹,2007:102-103)之所以翻譯過的影視作品上映時間總比觀眾期待“慢半拍”,原因有二:
一是選取標準嚴苛。我國官方總習慣于引進獲“金球獎”等獎項的作品,但問題是很多獲獎的影視作品在獲獎前可能已經在影片制作國熱播了,等我國官方引進時,這些作品早已可在國內網絡上免費下載了。如2005年央視引進《人人都愛雷蒙德》(Everybody loves Raymond)時,該劇已在美國播出九年之久。
二是審批程序繁瑣。央視引進影視作品前先讓片商提供試看帶,然后由翻譯、專家和編導組成的團隊進行嚴格試看并給出意見,最后才會決定是否引進。這一過程至少需要兩個月。
而網絡字幕翻譯組成員多為分散在各地的兼職大學生,因為其工作時間很難統(tǒng)一,被網民戲稱為“臨時工”。對某字幕組小范圍調查數據顯示,字幕組不但人員組成復雜,且工作時間差異較大。在李翔宇(2014:14)調查的十名字幕譯員中,有六位來自三所院校,另外四位來自“人人翻譯”字幕組;他們的工作時間分布在08:00-12:00、14:00-18:00及20:00以后這三個時間段,要實現同步翻譯和制作、即時溝通和協調幾乎不可能。這樣,任務完成時間相對滯后、字幕組工作效率不高就不難想見了。
字幕翻譯領域存在著一種“潛規(guī)則”,即誰能在最短時間內上映作品,誰就能贏得更多的關注和市場。因此無論官方譯制系統(tǒng)還是民間字幕組,都普遍存在為追求翻譯速度和上映時間而犧牲必要技術支持或省略校對等的問題。因此,出現術語翻譯不一致、審校環(huán)節(jié)草草進行甚至忽略、頻頻出現錯誤等也就在所難免了。
(二)協作問題
除時間問題,字幕組在成員分工協作上也存在問題,主要是因專業(yè)水平、時間、地點差異導致成員之間難以高效協同,多人協作造成影視作品整體語言風格不協調,術語等翻譯不一致等,這是伊甸園(YDY)、風軟(FR)、破爛熊(PLX)、人人影視(YY)等主要字幕組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目前,字幕組基本停留在落后的手工操作階段——認領任務后,首先進行人工翻譯,繼而手工校對;而校對這一環(huán)節(jié),有時可能為提高出片速度而省略。因此,整個字幕翻譯團隊的工作缺乏系統(tǒng)性,很難保持多人協作的質量。
字幕協作翻譯中,人名、物名、地名、稱呼等的統(tǒng)一是個難題。如美劇《欲望都市》中的Mr.Big先是譯為“大人物”,后又譯為“比格先生”、“彼格先生”等。由于譯員分工不同,很多人物譯名在前后多集中均不統(tǒng)一,類似案例不勝枚舉。顯然,人名、物名、地名、稱呼等若不能統(tǒng)一,就會整體上影響作
品質量。
(三)技術問題
字幕翻譯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缺少有效技術、工具支持,導致工作效率低下。隨著翻譯技術發(fā)展,市面上出現了很多輔助性字幕翻譯、制作工具,但由于這些軟件缺少專業(yè)翻譯軟件必備的翻譯記憶功能和術語管理功能,該軟件的使用者仍要在緊張時間內進行高強度、重復性人工翻譯工作,不僅沒有節(jié)省“非生產”性時間,而且也無法保證譯文一致性及術語統(tǒng)一性等。
除上述問題外,字幕翻譯還面臨其他一些問題,如多數影視公司對翻譯了解和重視不夠、外包環(huán)節(jié)過多、譯員水平參差不齊、字幕組管理機制不健全等,本文不再贅述。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