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證留學 |
- 筆譯 |
- 口譯
- 求職 |
- 日/韓語 |
- 德語
英語考試課程 德語考試課程 日語考試課程 俄語考試課程 法語考試課程 西語考試課程 韓語考試課程 葡語考試課程 小語種考試語言
英語語法課程 德語語法課程 日語語法課程 俄語語法課程 法語語法課程 西語語法課程 韓語語法課程 葡語語法課程 小語種語法語言
英語口語課程 德語口語課程 日語口語課程 俄語口語課程 法語口語課程 西語口語課程 韓語口語課程 葡語口語課程 小語種口語語言
日文漫畫 再見繪梨 藤本樹短篇作品 集英社 LOOKBACK驀然回首作者 さよなら絵梨 日本原裝進口 正版書。
【到手價】29.00 元
把進口日文原版的《さよなら絵梨》(臺譯《再見繪梨》)捧在手里,第一反應是“薄”。新書 200 頁不到,卻像一塊高密度鈾片——輕得異常,也重得異常。封面是藤本樹自己拍的寶麗來:廢舊的 8 mm 膠片條纏在少女脖子上,像一條溫柔的絞索。翻開內(nèi)頁,集英社“Jump Comics”的銅版紙帶著微涼的反光,提醒你這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漫畫,而是一場關(guān)于“如何剪輯記憶”的元電影筆記。
一、語言:藤本樹的“映像文字”
日文原版里,臺詞被故意做成字幕條——白色無襯線字體嵌在黑色塊中,偶爾出現(xiàn)「再読み込み中…」的加載符號。讀者被迫在“讀漫畫”與“看電影”兩種狀態(tài)間來回切換。關(guān)鍵句「フィルムは噓をつく、だからこそ本當の気持ちが映る」在中文里常被譯為“膠片會說謊,所以才映出真實”,但原文把「噓をつく」放在句首,形成“謊言→真實”的因果倒置,像一次反向的蒙太奇。這種文字順序的“剪輯感”只有在日文里才能被瞳孔直接接收。
二、分鏡:空白與跳切的暴力
藤本樹把“空白格”當作閃白使用。男主優(yōu)太第一次按下停止鍵時,畫面突然全黑,下一格直接跳到母親葬禮——沒有過渡,沒有音效符號,只有一格漆黑。中文電子版為了適應手機比例,常被插入系統(tǒng)默認的過渡頁,而原版印刷的“純黑”像一次物理閃盲,讓讀者和優(yōu)太一起經(jīng)歷“剪掉痛苦”的瞬間眩暈。
三、結(jié)構(gòu):偽紀錄片與套層敘事
全書分為兩條膠片:
A 卷是優(yōu)太用手機拍下的母親臨終日常;
B 卷是他多年后重剪的“再見繪梨”。
日文原版在書脊處印了極小的 8 mm 孔齒,翻頁時會發(fā)出輕微“咔噠”聲,像舊式放映機走片。讀到最后一頁,你會發(fā)現(xiàn)整本書其實是“第三卷”——讀者手里的這本漫畫,就是優(yōu)太最終剪出的成品。中文譯本無法模擬這種“書脊=膠片”的觸覺彩蛋。
四、角色:繪梨的“重拍”
繪梨在電影里死了三次:
第一次是優(yōu)太的“家庭錄像版”,她笑著爆炸;
第二次是優(yōu)太的“導演剪輯版”,她哭著告別;
第三次是優(yōu)太的“現(xiàn)實版”,觀眾發(fā)現(xiàn)她其實從未存在。
日文原版用「やり直し」而不是「リテイク」來表達“重拍”,前者帶有“人生重啟”的決絕,后者只是片場術(shù)語。這種詞義溫差讓每一次“重拍”都像一次自殺式重生。
五、主題:剪輯即謀殺
藤本樹在后記里寫:
「フィルムを切るとき、誰かの人生も切っている」
(剪斷膠片時,也剪斷了某人的一生。)
中文常被譯為“剪輯即謀殺”,但原文的「切る」同時有“剪切”與“割斷喉嚨”的雙關(guān),像一把美工刀劃過頸動脈。讀到最后一格——優(yōu)太按下“REC”鍵,鏡頭對準空無一人的廢墟——你會突然意識到:
整本書就是一把美工刀,而讀者是最后一個被割開的人。
合上書,封底是一格全白的畫面,中間寫著極小的片假名:
「次の映像はございません」——下一段影像不存在。
那一刻你會明白,讀日文原版的真正意義并不是為了更流暢的故事,而是為了讓自己也經(jīng)歷一次“無法暫停的剪輯”:
當文字、空白、紙齒、詞義全部同步運行,你的心就像膠片——
在最后一格亮起白光時,被永久地曝光,然后安靜地卷進暗盒。